美丽的水体环境 中科院水生所供图湖泊、河流等水体的污染管理是“三大攻坚战”的最重要内容,是百姓注目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回应皆高度重视,通过河湖长制的实行、污染源的管理以及截污、清淤、围网拆毁等措施的实行,目前已初见成效。虽然也不存在局部好转的情况,但总体来看,我国大中型湖泊污染趋势获得遏止,中小型湖泊和河流的水质稳中有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对湖泊、河流的管理目标继续执行的是2002年施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主要涵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部分重金属、溶解氧等物理、化学指标和大肠杆菌卫生指标。这一标准对于水质评价来说更容易监测和较为。但是,水质只是大自然水体评价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只能靠水质来评价湖泊、河流的生态环境是过于的。身体健康的大自然水体孕育出着各类动物、植物、微生物,这些生物的生命活动驱动着水、底泥、大气之间的物质循环,构成自我净化能力。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水体才确实构成更为平稳的生态系统和较好的自然景观,即使在生物群落的季节物种形成中有个别水质指标一段时间多达水质评级的数值范围,也将大自然完全恢复。
尽快制定内陆水体生态评价指标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